第十九章  银色诱惑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7)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ooktxt1.com/86233/21.html

第十九章

98

天空慢慢放晴,被雨水冲得瓦蓝瓦蓝的。柔和的阳光照在绿水泱泱的摩泽尔河上,发出粼粼波光。河水蜿蜒绕城,发出“哗哗”的声响。

河的两岸青山连绵,风景优美。古老的摩泽尔河大桥是罗马时代的古建筑,显示了特利尔悠久的历史。

小龚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特利尔的历史:“特利尔是古罗马时期最繁华的城市,它是高卢地区的政治中心,其地位和意大利的罗马,埃及的亚历山大,以及联结欧亚的君士坦丁堡相当。有6个罗马皇帝在这里加冕登基。这里有许多古罗马时期留下的遗迹。”

他用手指了指眼前的摩泽尔河的大桥说:“这是公元2世纪的建筑。远处城南的罗马城门以及耸立在市中心的君士坦丁教堂绿色的尖顶、拱形的门窗就是典型的歌特式的建筑。绿树覆盖的丘陵环绕着整个城市。”

车子驶进长街,来到特利尔市中心,龚先生告诉大家:“这就是著名的卡尔马克思大街。这街原来叫布吕肯大街。马克思故居就在大街的10号。”

着铜质马克思浮雕像,门边镶着的铜牌上用德文刻着“卡尔“马克思故居纪念馆”,这是故居的标志。这是各国共产党人的耶路撒冷,来到这里不能不怀着虔诚的心情来感受这位世纪伟人的风采。

老荣、郑东目睹这幢矗立在市中心的巴洛克式精致的建筑。可以想象当年马克思家庭的富足。他的父亲是特利尔城著名的律师。父亲一心想把他培养成文学家或者是法学家。然而为了人类的利益,马克思却选择了政治经济学,踏上了社会**家的道路,这是一条充满坎坷、曲折的不归路,马克思死在探索真理的路上,至死也没有落叶归根。特利尔在他崇高而远大的追求中,只是人生的起点。

陪伴他踏上这一条充满危险、贫困、艰难之人生道路的还有特利尔城的一位贵族小姐,冯.威斯特华伦男爵的女公子燕妮。这是一位美丽动人而有良好教养的非凡女性。她的父亲是位学识渊博、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的普鲁士政府枢密顾问官;她哥哥则是普鲁士王朝的内务大臣。一个权倾一时的贵族之家却冒出了一个具有大家风范而又充满着平民意识的小姐。这位小姐注定要背叛自己的贵族家庭,与马克思博士一起走那条充满荆棘的人生之路。

郑东和老荣缓缓踏上这幢落满阳光,充满温馨的小楼。当你感受着马克思一家的命运时,你的精神不能不得到净化。

故居纪念馆第一层为接待室、咨询处及举办不定期展览的展厅。第二层6个展室,以大量的图片和实物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业绩,同恩格斯的友谊。这里陈列着中国党政代表团赠送的绘有马克思头像的瓷盘。一幅大型油画挂在这里,这是中国画家张文新的作品。

画面上的马克思在书房里高昂着智慧的头额,思考着人类的命运。这是他在英国梅特兰公园路的书斋。靠墙放着装满书籍的书柜,书柜上一包一包的报纸和稿件,直摞到天花板。靠着窗子的两张椅子,放满了各种各样的文件、书籍和报纸。在房间正中光线最好的地方,是一张非常扑素的写字台。马克思在这里每天要工作12小时以上,他的休息就是在室内不停地走动,不停地思考。

像画中的那样,他凝视着窗外雾气沉沉的天空,双手相抱,手指夹着劣质纸烟思考.在室内来回走动:以至在门与窗之间的地毯上踏出了一条痕迹,就像是穿越历史迷雾,在荆棘丛中开拓的一条小路,他最终倒在这条路上。诚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我是世界的公民,我走到哪儿,就在哪儿工作。”“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认为,如果一个有学问的人不愿意自己****,就不应该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应该整天整月地把自己关在书斋或实验室里,像一条藏在乳酪里的蛆虫一样,逃避同时代人的社会斗争和政治斗争。

凝视着这张中国画家的油画,郑东在那儿出神地想。

三楼的展览室陈列着各种版本的马克思著作,有中国翻译家翻译的《哲学的贫困》、《法兰西内战》中文本,有各种文本的《共产党宣言》。在琳琅满目的《共产党宣言》各种版本中,有陈望道译的流传中国的最早版本和周恩来在延安时期用过的版本。

在众多的《共产党宣言》中文本中,有一本当年新四军一师一旅政治部翻印的版本吸引着老荣和郑东。

这是一本纸质泛黄,装帧粗糙,唯一一本油印版的《共产党宣言》。这是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先生在上海时由俄文转译的珍贵版本。书的封面是标准的钢版体美术字,中间是用红色油墨拓印的马克思木刻像。封面的左上角有一个小小的依然清晰可辨的签名。老荣细看那签名竟是a省出版厅老厅长“高洪”的名字。

这一发现使老荣兴奋莫名,他异常激动地对郑东说:“看到了吧,这本《共产党宣言》虽然也许是各种版本中最粗糙、最简单的一本,但那是中国一个年轻的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中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说完,老荣讲起了油印版《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99

1938年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大地全面展开。冬十一月,溪城沦陷。之前日军曾遭驻茅峰山中国守军顽强抗击,最终日军以飞


第十九章(1/7),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