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  [综穿]穿越不是系统的错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booktxt1.com/36186/140.html

话说回来,就算这个国师不会祈雨什么的,等到干旱一个月,消息再传到京城,那些王爷之类的再闹一闹之后……不用祈雨也会有雨了啊!

不管怎么说,这位国师还是很有前途的。

就是不知道他能糊弄整个朝堂多久。

视线转回荣国府。

说起来,贾源老爷子果然和先帝是一对相知相得的好君臣。

端德二十六年的年底,快要改元弘承的时候,贾源老爷子去世了。

贾代善是要继承爵位的,也许是因为贾源老爷子是先帝驾崩之后头一个去世的勋贵,也许是因为荣国公是先帝的心腹之臣,圣上没有半点为难贾家的意思,老爷子的遗折递上去之后不久,圣旨就下来了。

荣国公嫡长子贾代善继承爵位,降爵袭为荣国侯。

老爷子去了之后,荣国府就分了家。

这并不是贾代善的主意,因为宁国府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这是贾源老爷子的主意。

与其让儿子们相看两生厌地住在一起,还不如让他们早些分家呢!

老爷子的决定就这么写在遗折里呈给圣上,荣国府里按着老爷子的意思分了家。

分家的例子很好找,隔壁东府也是四个儿子,两嫡两庶。

庶子们平分一成家产,贾代善分六成,观源分三成。

贾府的光荣传统,不拿庶子当人看,原著里的贾环、贾琮就是典型,和嫡出的贾宝玉、贾琏比起来,说是小透明都是好的。

所以就算是自己定下了儿子该分的家产,贾源老爷子也没有该为“都是自己的儿子”的庶子们着想的意思。

嫡长子贾代善要继承的家产是有定例的,只继承最基础的五成那外人就得说嘴了。

而如果庶子分多了的话,损害的是小儿子的利益。

和庶子们比起来,贾源自然对还没有成年、没有娶亲的小儿子更加关心一点。

荣国府三成的家产,日后还有郑氏的私房,背景又是荣国府,以后观源就算什么都不做,也能待在自己家里安枕无忧。

分家的四个儿子都没有意见,家产就这么分了出去。

不过贾代善没有意见不代表史氏没有意见。

宁国府贾代化只给庶弟分了一成家产是正常的,给弟弟分了三成家产是因为他宠爱贾代仪。

凭什么荣国府也这么分?

老太爷、老爷都宠爱她的小叔贾代攸,况且荣国府家大业大,六成家产也不错了。

这些道理她都懂,就是不甘心。

而且分家了之后,庶子们都搬了出去,作为观源的亲生母亲的郑氏自然而然把儿子留在了荣国府,理由也很充分,观源连成婚都还没成呢!

既然都住在府里,荣国府的老爷贾代善和他的弟弟四老爷贾代攸虽然是两房,但是花销什么的,都是走的公中。

观源实在不乐意待在家里看到史氏那张阴阳怪气的脸,和郑氏说了一声之后,就带着贾源老爷子的棺木,扶灵回乡了。

当朝太祖于金陵起家,不少勋贵老臣也都是这里的人。

本朝有三个都城,西都,也就是京城,是长安;东都,是洛阳;南京,也就是太祖起家之地,便是金陵。

金陵是前朝的称呼,本朝除了京城和东都之外,其他所有的地方都改成了州、府,金陵原本是金陵府,后来被升作了升州,但金陵本地人或原出身金陵的,都还用旧称。

过了一个多月,紧赶慢赶,观源终于到了金陵。

离金陵越近,观源心中莫名出现的感应就越强,不过到了金陵之后,那感应离他还有一段距离,应当是在更南的地方。

观源得给贾源守孝三年,他打算三年内不会回京城了。

等到下葬了之后,倒是可以去查看一番。

作者有话要说:

脚冻得好僵,连脑袋都开始痛了,码字的思路都连不上了嘤嘤嘤……

嘛,阿源很快就要和政爹见面了哟!

第88章 产子

贾家有十二房在祖籍金陵,剩下的,包括最出息的宁荣两房,都在京城。

观源是荣国公的儿子,还有个嫡亲哥哥袭了荣国侯的爵,虽然贾家的族长是宁国府的贾代化,但是荣国府的爵位更高,无疑更出息。

虽然观源自己没有什么官职、功名,年龄又小,但金陵老家的族人们可不敢对他不敬。

同样的,虽然对这位金尊玉贵的小少爷非要在老国公的坟墓旁结庐而居有些疑惑,但是贾家人也不敢太反对,只好称赞着叔叔/叔祖——贾源、贾演兄弟的辈分本来就高,观源又是老来子,所以接待他的金陵族人虽然都和贾代善、贾代化他们一般年纪,但却要叫他叔叔甚至叔祖——有孝心,一边尽快地给他造一间简易的屋子出来。

总不能真的让他住草房吧?

之后,观源就光明正大将那些跟着他一起来的下人遣回了京城,一个伺候的都没有留下来。

至于饭菜,自然是由金陵这边的族人提供了。


第140节(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